後疫情時代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變化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變化到底會怎麼樣呢?在過去我們有幾篇文章探討了後疫情時代,但真正的問題是,在變種病毒的肆虐下,我們以為的後疫情時代是否已經到來?

istockphoto 1289183630 170667a 1
Doctor is in a home visit to a senior man and takes him sample for corona virus testing

後疫情時代來了嗎?

後疫情時代到底來了嗎?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在問,但看著病毒持續變異,這個問題似乎還沒有。最早許多人期待疫苗的問世能終結這場戰役,但事實上因為染疫的基數過大,這似乎是個不太可能的答案。到了最終,我們只能學著和病毒共同生活,和過去許多疫情的情況一樣,病毒無法消除,也沒有人能確信自己能避免染疫,但可以讓我們在染疫時的影響降到最小,簡單來說,就是讓Covid-19變成像大號流感。而許多人都在問這個時期到來了嗎?似乎還沒,原本今年英國宣佈經濟重啟,但隨著Delta病毒擴散這疫情又持續的嚴峻中。而我們能做的,是該怎麼在這一波的浪潮下安然度過,等待下一波經濟情況變好時,抓住機會。

疫情後的時代-各國政府的因應措施

在疫情時許多企業主們的煩惱莫過於人力配置,若是在需求降低時減少人力支出,在疫情解封需要人力時反而無法因應,但同時又必須面臨疫情無止盡的延燒。因此義大利政府補助受影響勞工最多八成薪資,而法國政府則是用來補助企業八成薪資。雖然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歐洲國家平均失業率維持在10%以下,這也相較美國最高15%來得輕。而台灣在這一波疫情下則是邊觀望,一方面自主研發疫苗,一方面搶購國外疫苗期待提高疫苗覆蓋率,並且發行五倍券提高經濟復甦力道。

後疫情時代-通膨的迅速加劇

後疫情時代導致的通膨逐漸擴大,但相較通膨還有更大的危機,讓我們娓娓道來。為了因應疫情各國政府採取的方式不同,但歐美國家的大撒幣政策帶來的就是通膨加劇,過去一年半以來歐美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原本期望隨著疫苗普及而快速退場,但變種病毒的來襲讓央行無法縮減QE規模,富裕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預計在年底前就會膨脹到28兆美元的規模,其中有五分之二源自疫情期間的QE政策。而各國大撒幣的政策也讓通膨飆升,美國消費者物價創下13年來最高水準,6月、7月的數字已比去年同期攀升5.4%,而同樣情況在中國造成的影響已浮現。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創下12年半高點,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則相對平穩,兩者的升幅差距是1990年代以來首見,顯示原物料的成本上漲壓力仍由業者吸收,這可能造成倒閉潮及失業潮。疫後復甦的腳步不一致,令全球供應鏈被徹底打亂。近期國際大宗商品供需失衡,漲幅超過10年高點,引發通膨隱憂。當前,中國壓抑商品價格上漲使企業承受莫大成本壓力,中國政府正亟思將資源挹注於中小企業,致力促進內需、拚生產。

近年隨著原物料價格齊漲,特別是能源類、礦類、金屬類的漲價,提高中下游工廠生產成本,蠶食他們的利潤。李克強的動作頻頻,可見中國高層的焦急心情。
後疫情時代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台灣身處國際社會的一環,疫情從五月爆發至今已四個月,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在疫情所受到的衝擊已經相對小了很多,但如今高度全球化的時代,單一國家的金融危機往往牽一髮動全身,而在後疫情時代,家庭所需要應變的,是不要有過度激進的投資。在這個時期,因為通膨的加大,市場上會有過多的熱錢,但在這樣的局勢下,證券市場裡優良資產永遠是僧多粥少,所以股票市場裡暴漲暴跌的情況會更多見。因為如此,熱錢會更佳的湧入市場上的良好資產,這樣的現象包含特斯拉和蘋果股價的瘋狂抬升我們之前也討論過。除此之外,接下來我們也需要更加關注中國房地所引發的強烈震盪,而我們也會追蹤此一事件的後續發展。

【相關文章 】 : 台灣經濟研究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